2011年1月24日星期一

一週新聞點評



¨ 人行於1月20號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50基本點。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19%的歷史高位,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達15.5%。同時,人行下調2011年借款上限10%,一次性凍結的銀行體系流動性將達3500億人民幣左右。

點評:

2011年中國市場的面對的首要風險就是通脹風險,尤其是即將來到的春節使季節性因素對CPI的影響增大,投資者對人行將如何調控一直非常留意。準備金率的上調和借款上限的下調都不是加息,對經濟的衝擊相對較小。但是同樣的,經它們所產生的流動性凍結,也無法和加息一樣對國企、大、中、小企一視同仁。加息的時候,大家都要面對同樣高的資本成本,融資一樣困難。但借款上限的下調卻讓銀行會優先借給國企和關係好的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的融資能力相較之大幅減弱。這解釋了為何近期A股市場內中小型公司股的表現尤其差。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雖然銀根被收緊;雖然打壓房市的措施不斷,但2010年十二月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較2009年同期上漲6.4%,按年增長持續第十九個月。反觀整個內房股的表現,除了上個月外都乏善足陳。樓市在不同資產市場的表現偏差可能說明了國內市場參與者寄希望於用房地產的升值來對沖通脹的風險。換言之,市場預期CPI在因人行打擊通脹的手段越來越激烈而降低的同時,樓市的升幅卻無法被壓抑。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平均企業債的收益曲綫已呈倒掛態勢。去年十二月,2025年到期的人民幣企業債平均收益為4.67%,而三到五年內到期的債券收益則為4.97%。當然,這種現象可以用中國企業的長債供不應求來解釋,但我們也不得不考慮倒掛收益曲綫通常所代表的意義 – 債市投資者期望短期利率下跌。很顯然,在目前以應對通脹為首要課題的中國,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然而這的確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市場對中國緊縮型政策過度運用而產生的恐懼。

現時環球市場對美國、歐洲的擔憂都暫告一段落,對中國緊縮型政策的恐懼應已成為一個新的主題。歐債這個主題從去年三月開始,斷斷續續炒了差不多十個月才平息;與之相比,中國收緊的主題恐怕會在中短期內更能夠主導市場走向,而非像前者一樣隔幾個月才出來嚇一次人。投資者應做好心理準備。



¨ 從中國各大銀行在境外擴張,到胡錦濤稱美元為“歷史的產物”,中國開始高調宣傳“人民幣國際化”的概念。

點評:

最近類似的新聞不少:建銀國際(建設銀行子公司)計劃在紐約開設投資銀行辦事處,藉此來面向美國投資者發行股票和債券;招行與韓國韓亞金融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拓展亞洲業務;工商銀行將於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時、及荷蘭開設分行。看上去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正是如火如荼。但是人行對人民幣匯率控制仍緊,只要人民幣匯率一天不是自由浮動,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措施對人仔匯率的影響就還是甚微。以目前的形式來看,越來越多的外國銀行會持有人民幣存款,越來越多的公司被允許用人民幣結算,但是這大概只是中國決策者出於減低熱錢流入凈速度和應對其環球交易夥伴譴責的目的而做出的舉措。從短期來看,至少美國買帳了。

胡錦濤主席在本次訪美最後一天接受國會發問時,議員們糾結的重點已從人民幣匯率轉移到其他意識形態上的議題。看來,中國暫時也不用擔心會出現在三月份美國財政部的操控匯率國名單內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