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行政總裁周松崗宣佈2011年底退休,主席錢果豐大讚周總帶領港鐵進軍內地市場和走向多元化,令港鐵市值由8年前的540億港元大增至1650億。不過聽完錢主席的一番讚賞後,不少市民都會感覺有點不舒服,更刺中一些政客的神經。
文匯報昨日的社評批評,雖然周總在任期間為股東創造豐厚利益,但是港鐵為非一般的私人企業,在社會責任的表現未能令人滿意。該社評更建議「港鐵管理層必須調整在盈利及社會利益上的定位,既為股東帶來利潤,也為市民帶來更多的好處。」
一般投資者或會奇怪,港鐵已私營化,上市公司只要賺到錢就好了,為甚麼要負社會責任呢?在港鐵上市之初,政府以地鐵上蓋物業的發展權來津貼港鐵的鐵路發展,目的就是要港鐵利用本身的利潤為社會作出貢獻。因此,在大家的共識中,港鐵的內涵應該是一半上市公司,一半社會企業,以達致為股東爭取回報及回饋社會中作出平衡。
其實在港鐵上市後一年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中,以飛標作比喻,批評其他恒指成份股的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只從財政角度著眼;同時亦以飛碟比喻一些機構只積極推行環境及社會運動而沒有經濟效益。而在一眾恒生指數成份股中,港鐵則自譬為當下唯一的欖球 --- 不但著重為股東帶來回報增長,更會在業務架構中注入環境和社會元素。
不過,如果我是周松崗,也會在有意無意間,把港鐵從欖球改為飛標模式,因為著重財政效益、專注盈利增長,才能拿取更多花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