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星期三

短線反覆 長線復甦






標普500指數近日來連創新高,週二收市時已回到雷曼倒閉前水平。 高盛指美國經濟指標顯示其復甦跡象明顯,加上低息環境持續, 稅率水平低,個人和家庭需求上升,投資者對美國經濟明年變成“ 正常”信心大增。美股在2011年可上看20%的回報。另外, 不但倫敦金屬交易所的一攬子工業金價格已顯示出明顯上揚勢頭,商品貨物指數亦逆美匯指數升勢而升。雖然兩者皆反復波動, 但上升勢頭明顯,讓投資者對全球工業活動恢復生機非常樂觀。 不止如此,央行副行長變相幫歐洲央行背書, 把已在浮出水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主權債務危機之影響淡化。各種跡象顯示,外圍大環境起碼在未來一年內會持續向好。 雖然有些指標仍在互相抵觸,市場走向仍會在短期內模糊和反覆, 但我們維持對全球整體經濟在中長線復蘇的大勢。







Yzn

2010年12月23日上午11:01


从市场交易角度看,虽然A股市值更大,但是每天工行或者建行或者国寿的交易金额只有3、4亿,而总成交加起来是2000亿左右,相对应,港股中,这些股份每只股票可能有二三十亿成交,总成交是700亿,因此我认为效率更高..
从市场交易角度看,虽然A股市值更大,但是每天工行或者建行或者国寿的交易金额只有3、4亿,而总成交加起来是2000亿左右,相对应,港股中,这些股份每只股票可能有二三十亿成交,总成交是700亿,因此我认为效率更高的市场定价更加准确。


soberman

soberman

2010年12月24日上午10:35


這個我同意,有效率的市場大部份時間也是對的。 祝聖誕快樂!

Yzn

Yzn

2010年12月23日上午11:00


我个人都持有很多内银股和内保股,内银股(原本只有招行,最近加仓建行,息率实在太吸引,就算明年下跌也应该可以顶得住)占我2成左右,内保(国寿)占15%,两者加起来35%,由于今年都是下跌了两成多,因此我今年投..
我个人都持有很多内银股和内保股,内银股(原本只有招行,最近加仓建行,息率实在太吸引,就算明年下跌也应该可以顶得住)占我2成左右,内保(国寿)占15%,两者加起来35%,由于今年都是下跌了两成多,因此我今年投资组合不算满意。
对于内银股,国内一方面是担心坏账问题,一方面是银行股供应太多,市值占比太大,从09年尾开始其实已经收紧银根,因此炒作资金转到市值更小,炒作成本更低的中小市值个股上。
从公司层面,我认为,一方面银行利润已经非常高,高增长会比较困难,财富蛋糕就那么大,以前还可以做大蛋糕,现在只能从切蛋糕比率上着手,因此以后可能只会有中低增速(10%?12%?),国家通过各种手段,信贷控制,窗口指导等等调节。另外一方面,国内银行业还是低效率市场,国家通过足够的利差来维持银行对于经济活动的支持(这方面MICHEALCHEN的博客 http://blog.donews.com/michaelchen/ 有详细的描述)。
但是,从估值角度看,就算只有12%左右的增长速率,现价的工行、建行A股还是低估了。


soberman

soberman

2010年12月24日上午10:36


對於內銀,我想很難估計可以以那一個速度增長,不過從中國本土經濟增長、海外擴張、銀行內部改善等,內銀的增長期不是幾年內會完結。當看得更長遠,內銀被低估的程度可能更多吧。 其實這個原因很多時都被投資者忽略。..
對於內銀,我想很難估計可以以那一個速度增長,不過從中國本土經濟增長、海外擴張、銀行內部改善等,內銀的增長期不是幾年內會完結。當看得更長遠,內銀被低估的程度可能更多吧。 其實這個原因很多時都被投資者忽略。估值概念中,增長率十分重要,不過增長期長短對估值影響也很大。假如A公司的增長率高B公司一倍,但增長期短一半,B公司的估值還是會高過A公司。不過投資者一般都比較短視,只看短期的增長率,不看增長期。

Yzn

Yzn

2010年12月22日下午2:58


不知道文兄怎么看待内银股?A股市场中,低处未算低,你认为究竟是价值低估还是价值陷阱呢?


soberman

soberman

2010年12月23日上午10:25


內銀股的賺錢能力是十分強勁,不過很多東西並非管理層可控制。如有一些貸款明明不應該放,也因政策或政治因素一定要放,這些都是其最大風險。因此除了短期的賺錢能力,我更看重過去多年管理層對不同事件的應變能力和..
內銀股的賺錢能力是十分強勁,不過很多東西並非管理層可控制。如有一些貸款明明不應該放,也因政策或政治因素一定要放,這些都是其最大風險。因此除了短期的賺錢能力,我更看重過去多年管理層對不同事件的應變能力和風險管理風格。 其實我不太了解內地和國際投資者對內銀觀點的差異,讀過一些分析文章都騷不著癢處。我想除了是國內投資者跟國際投資者投資風格不同之外,加上國內投資者更了解內銀當中的問題,看見風險多於回報吧。而國際投資者則只以財報上的數字作決定。的確,跟國外銀行比較,內銀是十分吸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