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

評中國醫藥行業 --- 前篇



醫藥股曾經是我們觀察名單中的重點推介,但是伴隨新醫改而來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意見稿》出台,藥業股應聲下跌,我們在不明朗情況中把醫藥股剔出名單。最近醫藥股跌勢喘定,是時候作一次檢視。

要從云云醫藥股中選出值得投資的公司,首先先要明白降價和打擊行業賄賂的原委和對各公司的影響。

自1954年中國便實施醫院藥品價格制度為醫院作補貼。其後補貼取消,而改用了沿用至今的以藥養醫政策。簡單來說,醫院可以從給予病人的處方藥上提價15%作為收費,藥費收入佔醫院總收入約一半至七成。而又因醫院佔整個藥物零售市場極大的比重,令藥廠為了促成生意而為醫院度身訂價,把藥價提得越高越好,並漸漸令醫藥業形成臃腫怪胎。

我們就以惡名昭彰的天價蘆筍片事件 (一瓶出廠價人民幣$15.5的治癌藥丸,到病人手竟然高達$213) 了解這個銷售鏈如何運作。表面上這個銷售鏈只涉及四個組織:藥物從藥廠出廠後,便以$15.5賣給分銷商,而分銷商便以$185賣到醫院,最後經由醫院提成15%至$213處方予病人。而蠱惑就出在分銷商跟醫院這個交易程序。事實上,當藥物從藥廠賣到分銷商後,並非直接賣到醫院,中間會再經過票公司(指沒有藥品經營執照的經營者使用有證經營者的發票的公司)和銷售員推銷到醫院,而上文提及的賄賂行為就涉及銷售員、醫院管理層、採購負責人、和醫生的交易。在這個交易程序中,過票公司會收取分銷商約$150,再從中抽取約$70跟銷售員對分,而其餘的$80便會由醫院管理層、採購負責人和醫生以枱底方式瓜分。

從以上情況可見,醫生跟病人之間實際上存在利益衝突,而且雙方的訊息極不對稱,在藥物選擇上病患者完全依賴醫生的專業建議,但是無良的醫生可能為了私利,便會傾向處方高提成甚至沒必要的藥物予病患者,令大眾市民承擔高昂的藥費。

為了解決以上積存以久的問題,有關部門最近接連推出改革方案,除了上面提過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意見稿》,亦有針對貪污賄賂行為的《衞生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工作通知》,相信其他新政策會陸續有來。

由於現時醫藥業的改革仍存著不少不明確的因素,投資者宜進一步了解新改革方案對醫藥業價值鏈上不同範疇企業的影響,才作出投資決定,下篇將會繼續討論醫療保健股的投資重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